2009年,葡萄牙的一支考古隊對該國西南部海濱城市拉各斯(Lagos)的一個地下停車場進行發掘,發現了一個排水口,從而帶來對一座集體墓葬的發現。根據愛爾蘭都柏林聖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Dublin)今年9月發佈的學術訊息,學者經過跨學科的化驗和研究,證實墓葬裡的骸骨是來自非洲的奴隸,為研究15-17世紀的奴隸貿易提供了新的證據。

墓葬位於當地的中世紀城池以外的位置,其中發現了至少158具骸骨。發現之後,研究者隨即利用科學技術把骸骨從遺址移除,進行化驗。根據研究結果,大約有三分之一的骨骸顯示死者年齡不到18歲,只有其中的百分之三入葬時年紀在30歲以上。專家抽驗了其中七副骨骸的基因序列,結果顯示與班圖(Bantu)人種的基本狀況吻合。班圖人是非洲最大的人種集團,主要居住在非洲中部、東部和南部。專家通過考察骸骨的眼眶和鼻腔,也得出同樣結果。

另外,伴隨其中一些屍骨被發現的物品也被認為具備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特色,例如陪葬物中用作裝飾的珠子、骨雕等。通過放射性碳定年測量,可知屍骨來自1420年到1480年之間。墓葬裡一些人的牙齒也經過人為的填補,這是當時非洲人的常見做法。

墓葬裡的許多骨骸埋葬的姿勢獨特,有些雙手以繩子和脖子綁到一起,或雙手被反綁到人的背後。這些人入葬的情形和身體上的創傷反映了他們曾受暴力對待,意味著拉各斯當時的社會底層有一批奴隸,而通過基因化驗和歷史材料可以確定他們來自非洲。根據歷史記載,早在1444年左右拉各斯已經有非洲奴隸出現,是最早接收這些奴隸的歐洲港口之一,不久之後非洲奴隸遍佈全歐洲。


此次對墓葬的研究為這一段關於歐洲及非洲奴隸貿易的歷史提供了嶄新的研究角度。這項研究的成果報告在今年8月出版的《科學報告》期刊上刊載,論文的第一作者是愛爾蘭都柏林聖三一學院的基因學者。他總結說:「這項研究顯示把各種研究方法結合起來,能夠重現人類歷史上一些本來不為人熟知的部分。」
(原載北京《光明日報》2014年11月12日「世界史」版)
徐力恆
Latest posts by 徐力恆 (see all)
- 【歷史知識考掘學】考古學家最新研究:莎士比亞的頭骨從墳墓中消失了 - 八月 10, 2016
- 【歷史知識考掘學】死於瘟疫蔓延時: 17 世紀倫敦的「死亡筆記」 - 十二月 11, 2015
- 【歷史知識考掘學】看到都疼死?史前人類怎麼對付蛀牙 - 十一月 16, 2015